初冬时节,暖阳高照;先鸣湖畔,高朋满座。12月10日上午,第二届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淮阴工学院枚乘路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淮阴工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顾问、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中共淮安市委副书记、淮安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史志军,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淮阴工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顾问徐复铭,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红、王向红,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仲凤笔,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赵炳起、校长孙爱武出席大会。
王泽山院士致辞,对淮阴工学院推进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表示赞赏。他表示,淮阴工学院在校城融合创新发展创新共赢模式下,积累了许多好的创新理念、创新举措,不断深化政企校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科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基础研究搬进工厂车间,人才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事业发展趋势迅猛。他指出,目前国家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定创新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自觉肩负起光荣历史使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希望淮阴工学院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全面深化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淮安、创新淮安、开放淮安、幸福淮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淮安大学奠定重要基础。
史志军在讲话中指出,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大学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共生共长、相得益彰。作为诞生于淮安、成长于淮安的一所本科院校,淮阴工学院始终坚持“扎根淮安办大学,服务区域谋发展”,在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接地气”“近产业”“重应用”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他表示,淮安的创新发展之路,离不开淮阴工学院等驻淮高校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当下的淮安面临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面临着加快跨越赶超、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加强校城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希望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在创建淮安大学、打造现代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同心同向、携手并进,紧跟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发挥政、产、学、研四方力量,共同推进校城融合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的创新活力和产业支撑力,携手开创地方与高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赵炳起致欢迎词,代表学校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淮阴工学院建校6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扎根淮安、融入淮安、服务淮安,书写了与淮安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辉煌历史篇章。新时代,新征程。淮安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他表示,服务淮安城市复兴梦想是淮工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当前,淮阴工学院正以“十四五”时期全力建成淮安大学为引领,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学校将认真贯彻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全力打造校城融合升级版,深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持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的匹配度、贡献度,努力加快高水平淮安大学创建步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孙爱武作主旨工作报告,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成效,特别是近几年,学校进一步明晰了全力推进“淮工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十个一流”举措、全力助推淮安崛起江淮、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淮安大学的战略目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突破。他表示,学校实施“校城融合”发展战略以来,全面对接淮安主导产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库作用,积极引导优秀毕业生留淮就业,坚持科学研究应用导向,服务地方产业需求。站在校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淮阴工学院将始终带着真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更加彰显办学特色,以服务淮安为己任,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淮安大学建设,努力为淮安早日建成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午主会场还举行了表彰、授牌、智库成果发布和项目签约仪式。
南京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徐复铭为“科技服务先进工作者”颁发证书
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红红、王向红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授牌
淮阴工学院副校长张有东发布智库成果报告
校政企合作项目签约
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项目签约
联合研究项目签约
专利转化项目签约
会上,合作企业代表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崇高,合作银行代表中国光大银行淮安分行行长李姗姗,合作县区代表涟水县人民政府县长洪然相继发言。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政产学研成果展。下午,分会场举行了学院企业交流活动。
市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郝道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市人才办主任姜洪洋,市社科联主席赵志鹏,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市科技局局长胡长青,市民政局局长李萍,市人社局局长曹曙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凯,市水利局局长沈启涛,市文化广电与旅游局局长许长坡,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爱国,市统计局局长姜耀武,市仲裁委秘书长蒋维林,淮安海关关长董钧,市农科院院长彭杰,清江浦区委书记朱海波,淮安区委副书记、区长颜复,淮阴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张,涟水县委副书记、县长洪然,盱眙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志标,金湖县委副书记、县长万旭东,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国仁,生态文旅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主任方庆华,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白,市委党校副校长颜永志,洪泽区副区长韩学红,南京理工大学校友企业联盟轮值理事长王渊,及各县区科技镇长团、市国有企业、金融单位、媒体代表,淮阴工学院其他在淮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1111”工程项目负责人等参加大会。